1987年,陜西扶風(fēng)縣法門寺發(fā)現(xiàn)了唐代地宮,地宮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銀器,其中就有一套唐僖宗曾經(jīng)使用過的茶具。
結(jié)合陸羽的《茶經(jīng)》和這套宮廷茶具,研究者們還原了唐代飲茶的方法--煎茶道。
明代以前,茶葉一般都做成餅狀,放在茶籠子里面烘干水分,以便貯存。煎茶之前,先將茶餅?zāi)コ煞勰?,然后過羅,篩出的茶葉末存在茶葉盒里備用。
煮茶是在風(fēng)爐上,中間包括了三個步驟:
1. 水剛開,水面出現(xiàn)細小的水珠,像魚眼一樣,并發(fā)出一些細微的聲音,陸羽稱之為“一沸”。此時加入一些鹽到水中調(diào)味;
2. 當(dāng)鍋邊水泡如涌泉連珠時,陸羽稱之為“二沸”。這時用瓢舀出一瓢開水備用,用竹夾在鍋中心攪拌,然后將茶末從中心倒進去;
3. 稍后,鍋中的水完全沸騰,陸羽稱之為“三沸”,此時要將剛才舀出來的那瓢水再倒進鍋里,一鍋茶湯就算煮好了。
最后,將煮好了的茶湯舀進碗里飲用。前三碗味道較好,后兩碗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飲”。這就是唐代比較流行的煎茶道。
出處:
還有: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