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最大鎮(zhèn)排名?
平遙古鎮(zhèn)
?
平遙古鎮(zhèn)位于江西晉中市,始建于周宣王時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該地保留了眾多知名的明清建筑,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
2. 嘖口古鎮(zhèn)
?
磧口古鎮(zhèn)始建于明朝時期,作為晉商的發(fā)源地之一,自古就有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的稱號,在歷史上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在該古鎮(zhèn)不僅可以觀看到奔涌的黃河壯景,而且毛澤東的黃河紀念碑和居住處等眾多估計都保存在此。
3. 汾城古鎮(zhèn)
汾城古鎮(zhèn)也是山西極為知名的古鎮(zhèn)之一,其始建于唐朝時期,流傳至今已經(jīng)歷了歷史上的諸多朝代,具有極為悠久的歷史,該景點建筑大部分都采用了唐代建筑風格,該具有諸多歷史文物。
4. 青龍古鎮(zhèn)
青龍古鎮(zhèn)位于江西陽曲縣,其始建于清朝時期,自古以來就憑借地理位置優(yōu)越,成為了絲綢之路和萬里茶道的必經(jīng)路線?,F(xiàn)已成為一座具有軍事,園林,廟堂,祠廟等諸多多元化的明清建筑古鎮(zhèn)。
5. 大陽古鎮(zhèn)
大陽古鎮(zhèn)位于山西晉城市,始建于清朝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在歷史上,被歷朝歷代設立為郡,憑借其手工針業(yè)發(fā)達,被譽為九州針都。而且在此地還涌現(xiàn)了大量歷史人物,憑借其歷史文化遺跡豐富,被稱為中國古城鎮(zhèn)活化石。
6. 張壁古堡
?
張壁古堡也是國家4A級風景區(qū),距今也有極為深厚的歷史,融匯了夏商,金代,明清等諸多朝代的歷史文物,也是現(xiàn)如今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也是山西最有名的古鎮(zhèn)之一。
7. 靜升古鎮(zhèn)
靜升古鎮(zhèn)位于江西晉中市,其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時期,現(xiàn)如今已保存了眾多元,明清古建筑,以及大量宗教祠廟等名勝古跡,歷年來,都受到可眾多游客的前往,也是山西十大名鎮(zhèn)之一。
8. 風陵渡古鎮(zhèn)
二、萬里茶路在歷史上有什么意義,它對于武夷山茶葉有怎么的推動作用?
《恰克圖條約》的簽訂為萬里茶路增添了川流不息、人潮涌動的繁榮貿(mào)易景象。萬年沉寂的外貝加爾地區(qū)荒原上,恰克圖迎來了興盛繁榮。鄧九剛進行了系統(tǒng)對比之后發(fā)現(xiàn),這是一條全新于古代草原絲綢之路、古代絲綢之路的新型商路。經(jīng)由恰克圖的中俄草原茶路,賦有明確的國際貿(mào)易目的,規(guī)制成熟,長期穩(wěn)定。兩國派駐官員,管理稅務,定期會晤往來;雙方互通有無,交易平等,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近代商品經(jīng)濟元素。鄧九剛認為,為便于學術研究,相對于絲綢之路,稱中俄草原茶路為“茶葉之路”。
可以這么說,萬里茶路的探索揭示了300多年前中俄貿(mào)易的經(jīng)濟謎團,在清朝時期,中國已經(jīng)形成了極具規(guī)模、先進合理的資本主義模式商業(yè)集團,共動用數(shù)億兩白銀,間接影響大半個中國的幾十萬人口。茶葉之路的存在,使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世界東西方構成了兩個中心,有人甚至斷言那時的世界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東方。中國與俄國是兩個有著不同文明背景的國度,中國視俄國為蠻夷,俄國則把中國看成是一個潛在的大市場。
茶葉之路VS絲綢之路:雖然說茶葉之路在開辟的時間上要晚于絲綢之路一千多年,然而就其經(jīng)濟意義和巨大的商品負載量來說,卻是絲綢之路無法比擬的。
萬里茶路的起點就是武夷山的梅村,這是一條與絲綢之路齊名的貿(mào)易通道
當時的晉商從武夷山采購茶葉,一路向北,最遠到達現(xiàn)在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
算是晉商傳奇的一部分,相當于另一條茶馬古道了。
對武夷山,乃至福建的茶葉都有很大的推動,第一,茶葉隨著銷售范圍的變化變的知名
第二,茶葉的利潤使得茶業(yè)的發(fā)展
第三,茶也的發(fā)展,使得各種好茶喝名茶的出現(xiàn)和保留
第四,武夷山,通過茶葉,變成了世界的一部分
萬里茶路經(jīng)過俄羅斯將中國的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鑄就了清代富可敵國的晉商傳奇。晉商以茶馬互市為發(fā)端,商業(yè)觸角伸向俄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缭絽^(qū)域之廣,經(jīng)營時間之久,實屬世所罕見。美國學者艾梅霞(Martha Avery)在其歷史學著作《茶葉之路》中說:萬里茶路的“載體是茶葉,它在不同民族的人們生活中意義深遠重大,又可以用來追蹤一個大陸上人們生活的軌跡?!?/p>
三、聽說中國茶道中每種茶都有一段歷史,我很想了解一下一些茶的故事
復制的!
我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體上可謂開始于漢,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飲茶,陸羽《茶經(jīng)》卷下《六茶之飲》概為言之,謂:“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钡喾鞘穼???v是史實,非加申述,亦不易明?!恫杞?jīng)》云:神農(nóng)《食經(jīng)》“茶茗久服,有力悅志”(劉源長《茶史》卷一)。陸羽《茶經(jīng)》以為飲茶起于神農(nóng)氏,然《食經(jīng)》為偽書,盡人皆知,不足為據(jù)。《爾雅》有“苦荼”之句,世以《爾雅》為周公時作品,謬以為飲茶自周公始,不知《爾雅》非作于周公。不足為飲茶起始之證?!蛾套哟呵?內(nèi)篇雜下》謂“晏子相齊,衣十升之布,食脫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為飲茶(即茗)始于春秋時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齊晏嬰所作,根本難以成立。且萬蔚亭輯《困學紀聞集證》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覽》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載人茗事中……”雖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飲之茗。故茗飲之事不見于經(jīng)。世又以詩之“誰為茶苦”,為飲茶之證,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張冠李戴。似此春秋戰(zhàn)國恐無飲茶之風,故《周禮?天官?家宰第一》言漿人供王之六飲,一曰水,二日漿,三曰醴,四曰涼,五曰醫(yī),六曰酉①。尚未見飲茶。......自漢以后,飲茶之記載,時有所聞,三國時吳孫皓每飲群臣酒,率以七升為限,韋曜不過兩升,或為裁減,或賜茶茗以當酒(《三國志?吳志?韋曜傳》),以時茶茗,恐已為招待賓客之用,不然,宴會中,何以有茶? 晉張華嘗謂“飲真茶,令人少眠”(張華《博物志》),是晉亦有飲茶之風,所以茶茗之起,由來已久,宋裴漢《茶述》謂:“茶起于東晉,盛于今朝(宋朝)?!惫陶`?!堵尻栙に{記》謂飲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年間,尤誤。所謂飲茶之風,開始于漢魏則可,盛行于漢魏則不可,因南北朝時,此風尚未普遍,何論于漢魏,關此《茶史雜錄》引逸事兩則如下:
齊王蕭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漿,常飯鮮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見蕭一飲一斗,號為漏卮,后與高祖會食羊肉酪粥,高祖怪問之,對日,羊是陸畜之宗,魚是水族之長,所好不同,并各稱珍……唯茗不中,與酪作奴,高祖大笑,因號茗飲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獻謂蕭曰:“……卿明日顧我為卿設荼莒之餐(即魚)亦有酪奴?!?/p>
蕭正德歸降時,元義欲為設茗,先問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曉其意,答日:下官生于水鄉(xiāng),立身以來,未遭陽侯之難,坐客大笑。
由前之說,北朝后魏京師士子,見齊王蕭飲茶,引為怪異,號為漏卮;由后之說,尤養(yǎng)特欲為蕭正德備茶,則一為少見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證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鮮卑族用物,此時飲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階級,實非普及民眾,故只能謂為飲茶之開始時期。而飲茶風氣之興,始于唐代。唐代民眾喝茶成癖。東坡詩云:“周詩記苦荼,茗飲出這世?!蹦艘越裰铻檩?。自唐以來,茶以清頭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飲數(shù)碗,確成風矣。
飲茶蓋起于漢人,尤其是南方漢人,北人飲之,殆在其后,外蕃有此物,尤為晚焉。前引《封氏聞見記》謂“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可為南北嗜好先后不同之證,因而外蕃飲茶,必在北人之后。同書又謂:“(飲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鶻入朝,大驅(qū)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笨芍圆枧c外蕃易馬,不始于宋,實始于唐,亦可見中國茶葉輸人外蕃,開始于唐。外蕃嗜好中國之茶蓋亦有故。
《宋史?職官志》云:“(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飲酪,故茶而病于難得,專以蜀易上乘?!?/p>
《明史?食貨志》謂:“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故唐、宋以來,行以茶易馬法,用制羌、戎?!迸c此正同。而陸游《南唐書》提及:契丹雖通商南唐,徒持虛辭,利南方茶葉珠貝而已。確系實情。北蕃好食肉,必飲茶,因茶可清肉之濃味。今蒙古人好飲茶,可為例證,不飲茶,多困于病,無怪其常以名馬與漢人易茶也。唐宋者名之團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價買之,宋張舜民《畫漫錄》云:“熙寧中蘇子容使遼姚鱗為副,曰:‘蓋載些小團茶乎?!尤菰?‘此乃上供之物?!瘍壐遗c北人,未幾有貴公子使遼,廣貯團茶,自爾北人非團茶不納也,非小團不貴也,彼以二團易蕃羅一匹。”
似此唐代之回鵲,宋代之契丹,以至夏金國之藏古,食肉飲酪之民,亦莫不好茶。故至明代,對于挑河西寧一帶之西蕃,皆以茶馬為羈摩。
......明代對于茶之貿(mào)易,雖不行專制,但禁止私茶出境,犯者斬,并立茶馬司,以便與西蕃交茶易馬。同時,又于產(chǎn)茶之地,十株取一,無主茶樹,十分取八,其對于茶之需要,可為盡心而為之,而要不外為“制服西戎之術”。由此可知,中國茶葉傳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國無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與之交易或為之羈摩。故茶自唐課稅之后,對內(nèi)既為國庫所關,對外復為安危所系。
茶為中國特產(chǎn),或即原產(chǎn)地,后始傳播于東西洋,先述東洋日本飲茶風俗之起源。中國茶未人日本之前,傳說日本之高千穗椎葉七山,肥前,玖磨八代山鹿,筑波之生葉上妻,豐前之上毛由川,豐后之大野直人諸郡,皆有野生之茶。唯日本人取為飲料與否及種植之與否?寂然無聞。日本之有茶種系自中國傳人,當平安朝初期,桓武平城嵯峨諸帝之間,傳教弘道之請益僧留學僧不斷來唐,乃傳人茶種。前引當時來唐之最澄上人,歸國時,臺州司馬口口曾煮茶為之餞別,即攜茶種至日,栽于江州阪本?;蛑^在奈良朝之圣武天皇治下,僧行某曾攜茶于參州藥王府內(nèi),顧其種得自中國與否,則不敢斷定。當茶種輸人之始,日人種之固少,飲之尤少。當時,營公作詩雖有“東方明未睡,悶飲一杯茶”之句,但自平安朝至倉時代約百八十年間,飲茶風氣乃未開,它僅為貴族僧侶中之消費品。及仁安文治間,前后兩次入宋,榮西禪師回國,茶樹之栽植與飲茶之風氣,始遍及全國。禪師入宋,第一次在仁安夏季,當其上浙江臺州之天臺山,深感茶之靈液,及秋歸國。攜茶以隨,種于肥前之福岡佐賀縣境雷振山坊前庭,稱為巖上茶,同縣三井郡山本材豐田之千光寺,亦有茶園種植。第二次在文治建久之時,歸國之船,先到長崎之平戶葦浦,民部大輔清貫迎之建小庵,開道場,禪師即于庵之附近種茶,
今日日本之九州嬉野,茶乃產(chǎn)于長崎縣之彼桿與佐賀縣之東西嬉野。飲水思源,皆系榮西禪師之賜。禪師曾著《吃茶養(yǎng)生記》,并以茶醫(yī)好當時詩人將軍宮朝宿醉,有名于世。其后明惠上人,亦栽茶于山城大和,人工種植既多,飲茶之風乃盛,上人曾說:“茶道之幽玄,復授北條泰時以治道儉素之要義?!遍g接上予日本政治,莫大影響。自此而后,至德川八代吉宗將軍時代,日本飲茶之風更盛,茶店林立,時人作詩曰:“隨處開茶店,一鐘是一錢,生涯唯簡里,饑飽委天然?!弊阋姰敃r風氣矣。
次述西洋飲茶之始。歐人知道茶葉,始于十六世紀葡萄牙東來,而傳人歐洲,約在十七世紀初期,歐洲之東洋貿(mào)易,著先鞭者,為葡萄牙人,根據(jù)地在廣東澳門。澳門人,為歐人最初見到之飲茶之人。唯廣東非產(chǎn)茶之地,其于茶之傳播,殆無若何影響。后荷蘭人繼之東渡,達到中國南方之福州,親見中國產(chǎn)茶之地,時為西歷一六00年之事。歐人最初用茶,當作藥品,斯時荷蘭東印度公司,輸極少之茶葉入歐洲,為西洋有茶葉之始,歐洲醫(yī)學,深信茶之功能,一如中國人最初之飲茶。法國貴族,對中國之茶視作一寶,極珍貴之,且當時茶價昂貴,有以磚茶納入黃金之箱,以作贈品之傳說。英國之輸入茶葉,約在西歷一六六0年,喝茶店建于倫敦,大約亦于此時,一六六二年英王查理十三世迎娶葡萄牙皇女為內(nèi)親王皇后時,皇后之禮物中,即有茶葉。此為英國皇室與茶發(fā)生首次因緣。及后,飲茶之風次第及于民眾。時有英人彼皮,受人贈予茶葉,且作日記云:“為中國人所飲之飲料,余未嘗見之,此恐系藥物學家巴苓帖嘗謂有治感冒或腦充血癥功效之藥用飲料乎?”茶初作藥用,中國日本四洋,前后如出一轍。其后,一六六四年,東印度公司進獻茶于英王。當時茶價,一磅值六十先令,極為昂貴。咖啡之輸人歐洲約在西歷一五八0年,比茶早二十年,初由阿拉伯商人輸入。雖是先人為主,但在英國,后進之茶實有凌駕之勢。至一七00年,輸人之茶每年平均兩千磅,自后十年,平均約在十四萬磅。至一七八0年全歐輸入五百五十萬磅,而英一國突進至一千二百二十萬磅,咖啡之輸入瞠乎其后。繼而英領印度,相競植茶,與中國頡頏,以輸入稅之關系,印度紅茶種植迅猛發(fā)展,一八八八年輸出到英國的數(shù)量遂超中國茶之上。英人有朝茶、午后茶。家居外出,默思會談,皆不離茶。每人每年平均消費茶九磅,可謂“嗜茶之國民”也。
茶之初生,不在英國,不在西洋諸國,且不在日本,而在中國。因此,中國古代不獨精神文明舉世聞名,即物質(zhì)生活亦擅優(yōu)長,所謂“大國文明”,其在斯乎?
六朝說
中國飲茶起于六朝的說法,有人認為起于“孫皓以茶代酒”,有人認為系“王肅茗飲”而始,日本、印度則流傳飲茶系起于“達摩禪定”的說法。然而秦漢說具有史料證據(jù)確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說的正確性。
(1)達摩禪定: 傳說菩提達摩自印度東使中國,誓言以九年時間停止睡眠進行禪定,前三年達摩如愿成功,但后來漸不支終于熟睡,達摩醒來后羞憤交加,遂割下眼皮,擲于地上。不久后擲眼皮處生出小樹,枝葉扶疏,生意盎然。此后五年,達摩相當清醒,然還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達摩采食了身旁的樹葉,食后立刻腦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禪定的誓言,達摩采食的樹葉即為后代的茶,此乃飲茶起于六朝達摩的說法。故事中掌握了茶的特性,并說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
(2)孫皓以茶代酒: 根據(jù)《三國志?韋曜傳》中說,吳國皇帝孫皓率群臣飲酒,規(guī)定赴宴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韋曜酒力不勝,只能喝二升,孫皓便常密賜茶F以代酒。由此可知三國時代,當時上層社會飲茶風氣甚盛,同時已有“以茶代酒”的先例了。
(3)王肅茗飲: 唐代以前人們飲茶叫做「茗飲」,就和煮菜而飲湯一樣,是用來解渴或用來佐餐的。這種說法可由北魏人楊銜之所著洛陽伽藍記中的描寫窺得。書中記載說當時喜歡「茗飲」的,主要是南朝人,北方人日常則多飲用酪漿,書中尚記載了一則故事:北魏時,南戶齊朝的一位官員王肅向北魏稱降,剛來時,不習慣北方吃羊肉、酪漿的飲食,便常以鯽魚羹為飯,渴則飲茗汁,一飲便是一斗,北魏首都洛陽的人均稱王肅為“漏厄”,就是永遠裝不滿的容器。幾年后,北魏高祖皇帝設宴,宴席上王肅食羊肉,酪漿甚多,高祖便問王肅:“你覺得羊肉比起鯽魚羹來如何?”王肅回答道:“莒附庸小國,魚雖不能和羊肉比美,但正是表蘭秋菊各有好處。只是茗葉熬的汁不中喝,只好給酪漿作奴仆了?!边@個典故一傳開,因此茗汁方有“酪奴”的別名。這段記載說明了,茗飲是南人時尚,上至貴族朝士,下至平民均有好者,甚至是日常生活之必須品,而北人則歧視茗飲。其次當時的飲茶屬牛飲,甚至有人飲至一斛二升,這與后來細酌慢品的飲茶大異其趣。
4C飲茶的起因
現(xiàn)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采制。但是人類最早為什么要飲茶呢?是怎樣形成飲茶習慣的呢?
1、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后來有人償食之發(fā)現(xiàn)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2、藥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薄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中寫到:“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guī)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
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fā)展成為飲茶的習慣。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shù)牧恕?/p>
5C茶的廣泛普及
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jīng)》傳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fā)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并不為大眾所熟知。
6C茶樹的發(fā)源地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fā)源地的研究上來。關于茶樹的發(fā)源地,有這么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chǎn)地和茶葉發(fā)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范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飲之事?!毖韵轮猓厝巳胧袂?,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么西南說就成立了。
3、云南說:認為云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fā)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jīng)》:“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卑蜕綅{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jù)。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yè)最為發(fā)達的地區(qū),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
7C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艷,猶如龍鳳撒下的光輝,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tǒng)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
1、杭州西湖龍井 ,居中國名茶之冠。產(chǎn)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qū)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云(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后,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2、江蘇蘇州洞庭碧螺春,位居第二。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chǎn)于江蘇省蘇州吳縣太湖洞庭山。當?shù)厝朔Q“嚇煞人香”。碧螺春茶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后,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后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xiàn),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干。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nèi)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并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干工序。
3、太平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chǎn)于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毛峰茶園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茶樹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jīng)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黃山茶的采制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采摘期,采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據(jù)芽葉質(zhì)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chǎn)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xiàn)象;火溫要先高后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每當制茶季節(jié),臨近茶廠就聞到陣陣清香。黃山毛峰的品質(zhì)特征是:外形細扁稍卷曲,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香氣持久似白蘭。
4、安溪鐵觀音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chǎn)于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jù)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間(1725~1735年)。安溪縣境內(nèi)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姹紫嫣紅,冠絕全國。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質(zhì)以春茶為最佳。鐵觀音的制作工序與一般烏龍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搖青轉(zhuǎn)數(shù)較多,涼青時間較短。一般在傍晚前曬青,通宵搖青、涼青,次日晨完成發(fā)酵,再經(jīng)炒揉烘焙,歷時一晝夜。其制作工序分為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復烘、烘干9道工序。品質(zhì)優(yōu)異的安溪鐵觀音茶條索肥壯緊結,質(zhì)重如鐵,芙蓉沙綠明顯,青蒂綠,紅點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鮮爽,具有獨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濃郁,沖泡7次仍有余香;湯色金黃,葉底肥厚柔軟,艷亮均勻,葉緣紅點,青心紅鑲邊。
5、岳陽君山銀針 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岳陽縣洞庭湖中島嶼。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黃色茸毫。沖泡后,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君山銀針茶于清明前三四天開采,以春茶首輪嫩芽制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jīng)揀選后,以大小勻齊的壯芽制作銀針。制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6、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tài)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zhì)優(yōu)異。其制作方法為亞發(fā)酵青茶制法,經(jīng)殺青、初揉、初堆發(fā)酵、復揉、再堆發(fā)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藥用的。其品質(zhì)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云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于刺激性;耐泡,經(jīng)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布。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
7、九江廬山云霧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據(jù)載,廬山種茶始于晉朝。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廬山云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廬山云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以及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采制技術。采回茶片后,薄攤于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凈。然后,經(jīng)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8、信陽毛尖
產(chǎn)于河南信陽車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霧山、震雷山、黑龍?zhí)逗桶執(zhí)兜热荷椒屙斏?,以車云山天霧塔峰為最。人云:“師河中心水,車云頂上茶?!背善窏l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
鑒別方法:產(chǎn)于河南信陽車云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nèi)質(zhì)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卷曲形,葉片發(fā)黃。
9、安徽祁門祁紅 在紅遍全球的紅茶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祁紅生產(chǎn)條件極為優(yōu)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為業(yè),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祁紅向以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nèi)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困香,并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
10、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著名綠茶,也是名茶中唯一以單片嫩葉炒制而成的產(chǎn)品,堪稱一絕。產(chǎn)于安徽西部大別山茶區(qū),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chǎn)品最佳,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六安瓜片”,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它最先源于金寨縣的齊云山,而且也以齊云山所產(chǎn)瓜片茶品質(zhì)最佳,故又名“齊云瓜片”。其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齊山云霧瓜片”之稱。
在齊云瓜片中,又以齊云山蝙蝠洞所產(chǎn)瓜片為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周圍,整年有成千上萬的蝙蝠云集在這里,排撒的糞便富含磷質(zhì),利于茶樹生長,所以這里的瓜片最為清甜可口。但由于產(chǎn)量的制約,很多茶客對“只聞其名,未見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沖泡后,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竅散風之功效。如此優(yōu)良的品質(zhì),緣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離不開精細考究的采制加工過程。瓜片的采摘時間一般在谷雨致電立夏之間,較其它高級茶遲半月左右,攀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或四葉“梅片”,芽制“銀針”,隨攀隨炒。炒片起鍋后再烘片,每次僅烘片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然后趁熱密封儲存。果如宋代梅堯臣《茗賦》所言:“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nóng)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品
國外飲茶大觀
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jīng)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核等級和價格。
英國:英國各階層人士都喜愛飲料。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他喜愛現(xiàn)煮的濃茶,并放一二塊糖,加少許冷牛奶。
泰國:泰國人喜愛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卻了,甚至冰凍了,這就是冰茶。在泰國,當?shù)夭杩筒伙嫙岵?,要飲熱茶的通常是外來的客人?/p>
蒙古:蒙古人喜愛吃磚茶。他們把磚茶放在木臼中搗成粉末,加水放在鍋中煮開,然后加上一些,還加牛奶和羊奶。
新西蘭:新西蘭人把喝茶作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許多機關、學校、廠礦等還特別訂出飲茶時間。各鄉(xiāng)鎮(zhèn)茶葉店和茶館比比皆是。
馬里:馬里人喜愛飯后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里,然后燉在泥爐上煮開。茶煮沸后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腌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較特別,先將陶壺燙熱,放一茶匙茶葉,然后以沸水注于其上,浸七、八分鐘,再將茶葉傾入另一熱壺供飲。通常加入乳酪與糖。
俄羅斯:俄羅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檸檬一片,也有用果漿代檸檬的。在冬季則有時加入甜酒,預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熱茶,里面放許多白糖,只喝二三杯這種甜茶,嘴里就會感到粘糊糊的,連飯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花里幾片新鮮薄荷葉和一些冰糖,飲時清涼可口。有客來訪,客人得將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禮貌。
南美:南美的馬黛茶。南美許多國家,人們用當?shù)氐鸟R黛樹的葉子制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們是用吸管從茶杯中慢慢著品味著。
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xiàn)了一只白鶴。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泵髯谛睦锸指吲d,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于杯中,極為美觀的。
鑒別方法:產(chǎn)于湖南岳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制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沖泡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筍出土,又像銀刀直立。假銀針為清草味,泡后銀針不能豎立。
4.廬山云霧
產(chǎn)于江西廬山。廬山云霧茶,古稱“聞林茶”,從明代起始稱“廬山云霧”。此茶產(chǎn)于江西廬山,是綠茶類名茶。
廬山云霧茶是中國著名綠茶之一,也被列為中國傳統(tǒng)十大名茶(所謂十大名茶,目前來看絕對不只十種)之一。巍峨峻奇的廬山,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從平地起,飛峙江湖邊,北臨長江,甫對鄱陽湖,主峰高聳入云,海拔1543米。山峰多斷崖陡壁,峽谷深幽,縱橫交錯,云霧漫山間,變幻莫測,春夏之交,常見白云繞山。有時淡云飄渺似薄紗籠罩山峰,有時一陣云流順陡峭山峰直瀉千米,傾注深谷,這一壯麗景觀即著稱之廬山“瀑布云”。蘊云蓄霧,給廬山平添了許多神奇的景色,且以云霧作為茶葉之命名。
據(jù)載,廬山種茶始于晉朝。唐朝時,文人雅士一度云集廬山,廬山茶葉生產(chǎn)有所發(fā)展。相傳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下結茅為屋,開辟園圃種茶種藥。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廬山云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廬山云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以及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采制技術。在清明前后,隨海拔增高,鮮葉開采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jié)前后,以一芽一葉為標準。采回茶片后,薄攤于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凈。然后,經(jīng)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廬山云霧茶的工藝特點:由于天候條件,云霧茶比其他茶采摘時間較晚,一般在谷雨之后至立夏之間始開園采摘。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長度不超過5厘米,剔除紫芽、病蟲害葉,采后攤于陰涼通風處,放置4--5小時后始進行炒制。經(jīng)殺青、抖散、揉捻、理條、搓條、提毫、烘干、揀剔等工序精制而成。
廬山云霧茶的品質(zhì)特點:芽壯葉肥,白毫顯露,色澤翠綠,幽香如蘭,滋味深厚,鮮爽甘醇,耐沖泡,湯色明亮,飲后回味香綿。
與黃山相比,在古代,廬山的名氣要響得多。歷代名人,交口贊譽,認為宇內(nèi)名山,除五岳以外,首推匡廬。唐代大詩人李白說:余行天下,所游覽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匡廬真天下之冠也。
相傳,廬山種茶始于漢代,據(jù)《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我國后,佛教徒便結舍于廬山。當時全山梵宮僧院多到三百多座,僧侶云集。他們攀崖登峰,種茶采茗。東晉時,廬山成為佛教的一個很重要中心,高僧慧遠率領徒眾在山上居住三十多年,山中也栽有茶樹。唐寧兩代文人墨客多有贊頌之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廬峰結廬 而居,親辟園圃,植花種茶,詩云: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野麋林鸛是交游。寧代詩人周必大有淡薄村村灑,甘香院院茶之句。
后來,明太祖朱無璋曾屯兵廬山天池峰附近。朱無璋登基后,廬山的名望更為顯赫。廬山云霧正是從明代開始生產(chǎn)的,很快聞名全國。明代萬歷年間的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即云:匡廬絕頂,產(chǎn)茶在云霧蒸蔚中,極有勝韻。
匡廬之山,真是云的故鄉(xiāng),云的世界。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變幻無窮,時而像浩瀚的波濤,時而像輕盈的薄絮,整個廬山都沉浸在那朦朧飄渺的云霧中,千山煙靄中,萬象鴻蒙里,一如太虛紀境。因而,有云霧茶之名,霧芽吸盡香龍脂,云霧的滋潤,促使芽葉中芳香油的積聚,也使葉芽保持鮮嫩,便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廬山云霧茶的制法分為殺青、抖散、揉捻、初干、握條、做毫、再干七個過程。高級的云霧茶條索秀麗,嫩綠多毫,香高味濃,經(jīng)久耐泡,為綠茶之精品。
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廬山云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5.祁紅
在紅遍全球的紅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博得國際市場的經(jīng)久稱機,奉為茶之佼佼者。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chuàng)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yōu)異的品質(zhì)風格,蜚聲中外。祁紅生產(chǎn)條件極為優(yōu)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為業(yè),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
祁紅向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nèi)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困香,并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嘗到祁紅為口福,?;始屹F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后祝壽,贊美茶為〔群芳最〕。
6.黃山毛峰
產(chǎn)于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yōu)越,茶樹得云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zhì)。黃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細。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zhuǎn)了一圈,轉(zhuǎn)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轉(zhuǎn)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云霧,最后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后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并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xiàn)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后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后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实蹅髁钸M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xiàn),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jù)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实哿⒓磦髁钚荛_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后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后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xiàn)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zhì)清高,何況為人呢?”于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云、修竹夾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鑒別方法:產(chǎn)于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稍卷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假茶呈土黃,味苦,葉底不成朵。
7.安溪鐵觀音
產(chǎn)于福建安溪,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制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制作過程中因咖啡堿隨水分蒸發(fā)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后,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后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近年來,發(fā)現(xiàn)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鐵觀音原產(chǎn)安溪縣西坪鎮(zhèn),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于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nóng)魏飲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fā)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采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fā)現(xiàn)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于是采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后,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zhì)特征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后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余香”。
鑒別方法: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色澤砂綠,光潤,綠蒂,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zhuǎn)甜,耐沖泡,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顆茶都帶茶枝,假茶葉形長而薄,條索較粗,無青翠紅邊,葉泡三遍后便無香味。
8.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
普洱茶的產(chǎn)區(qū),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濕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zhì)含量豐富。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tài)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zhì)優(yōu)異。采摘期從3月開始,可以連續(xù)采至11月。在生產(chǎn)習慣上,劃分為春、夏、秋茶三期。采茶的標準為二三葉。其制作方法為亞發(fā)酵青茶制法,經(jīng)殺青、初揉、初堆發(fā)酵、復揉、再堆發(fā)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藥用的。其品質(zhì)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云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于刺激性;耐泡,經(jīng)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