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翻譯:
天上的工匠把水剪成在天地間飄散的花,品味下來有四種品德,落地沒有聲音,是靜的品德,沾在衣服上而沒有顏色,是潔凈的品德,無論(地勢)高低平展鋪開,是平均的品德。
(雪反光)使窗內(nèi)明亮,是光明的品德。高大的松樹,茂盛的竹子,老梅樹(開花映襯)殘月,怪石在深邃的樹林中掩映,一座小橋架在遠處的江上,(更遠處)重巒疊翠中一條小路通向一座古剎。
老漁翁披著蓑衣(在江上)垂鉤,文人騷客邁著方步吟詩作賦,飲酒清談。高樓之上,風(fēng)聲長嘯,船頭煮茶的爐灶飄著青煙,座位旁邊有美女把盞倒酒,得道高僧對面而坐,樂師閑彈樂曲。
披起外衣,縱步于園林,穿上皮衣,登山臨水。如此景色,狀況,又何必(要有)千尺高的峨眉山呢?
《雪》原文:
天工翦水,宇宙飄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zé)o聲,靜也;沾衣不染,潔也;高下平鋪,勻也;洞窗輝映,明也。
宜長松修竹,老梅片月,怪石峻增,深林窈窕,寒江遠浦,斷岸小橋,古剎層巒,疏籬幽徑;老叟披蓑垂釣,騷人跨蹇靈詩,小酌清淡,高樓長嘯。
船頭茶灶飄煙,座上黛眉把盞,老僧對座,韻士閑枰;披鶴氅,縱步園林;御貂裘,登臨山水。如此景況,何必峨眉千尺。
選自唐代羅隱所寫的《明文精選·閑賞》。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羅隱,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陽區(qū)新登鎮(zhèn))人,唐代著名詩人,著有《讒書》、《太平兩同書》等。羅隱的思想屬于道家,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shù)”,是亂世中黃老思想復(fù)興發(fā)展的產(chǎn)物。
大中十三年底到達京師,應(yīng)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tǒng)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
后來又斷斷續(xù)續(xù)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有《歌詩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編詩十一卷。
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55歲時歸鄉(xiāng)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
羅隱小時候便在鄉(xiāng)里以才學(xué)出名,他的詩和文章都很出眾,為時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兩個有才的被合稱“三羅”。
在唐朝末年,羅隱和許多人一樣也想借助科舉考試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羅隱雖然名氣很大,卻六次沒有考中,于是改名為羅隱。
羅隱的才學(xué)確實出眾,就連當(dāng)時的宰相鄭畋和李蔚都很欣賞他,但由于他的試卷里的諷刺意味太強,人也很狂妄,這使他在講究謙虛的中國古代社會里非常孤立,考官們對他很反感。
有次他投考時,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詔求雨做法,羅隱便上書進諫,說水旱災(zāi)害是和天地一樣共存的,無法立即消除,他勸皇上應(yīng)該用心祈禱,那么百姓的莊稼受災(zāi)再重也會感激陛下的。
最后說,先皇和大臣們都不能為陛下出力,何況做法的又是幾個無名之輩,他認為此法不可取。羅隱的話太直率,有些諷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沒有聽他的。
天祐元年(904年),羅隱奉吳越王錢镠命,從瑞安乘木船而上溯江口,步行至莒江滌頭村(今屬泰順縣新浦鄉(xiāng))尋訪寓賢吳畦(原平章事諫議大夫)出山輔政。此為飛云江瑞安至泰順江口航運最早一次記載。
羅隱的諷刺散文的成就很高,堪稱古代小品文的奇葩。收在《讒書》里的諷刺小品又都是他的“憤懣不平之言,不遇于當(dāng)世而無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讒書》跋)。羅隱自己也認為是“所以警當(dāng)世而戒將來”的(《讒書》重序)。
如《英雄之言》通過劉邦、項羽的兩句所謂“英雄之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強盜本質(zhì)。最后更向最高統(tǒng)治者提出了警告(意彼未必?zé)o退遜之心、正廉之節(jié),蓋以視其靡曼驕崇,然后生其謀耳)。
類似這樣的光輝思想在羅隱的雜文中是不時流露的?!墩f天雞》、《漢武山呼》、《三閭大夫意》、《敘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也都是嘻笑怒罵,涉筆成趣,顯示了他對現(xiàn)實的強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諷刺藝術(shù)才能。
魯迅在《小品文的危機》一文中對晚唐小品文在唐代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有非常精辟的見解。他說:“唐末詩風(fēng)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輝。但羅隱的《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皮日休和陸龜蒙,自以為隱士,別人也稱之為隱士,而看他們在《皮子文藪》和《笠澤叢書》中的小品文,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