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
唐代:柳宗元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復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
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
呼兒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滌慮發(fā)真照,還源蕩昏邪。
猶同甘露飯,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譯文:芳香的茶樹叢掩隱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葉上那滴滴神露凝聚著純潔的光華。更有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這珍奇的細嫩茶芽。
晨霧緊貼著石澗奔湍的山泉蒸騰而上,采茶之處離山崖之頂也不過咫尺之差。盛茶的器具有圓有方,色澤絕非一般,茶葉品質如圭如璧,真是美玉無瑕。
我吩咐家人用華貴的茶具去煎這難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彌漫到遠處的人家。這純和的茶香讓我的靈魂得以凈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蕩去內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來那甘露一般的齋飯,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個天下。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誰不驚嘆,恐怕更珍貴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2、寒夜
南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譯文: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里沸騰著,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并沒有什么兩樣,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著,芳香襲人。這使得今日的月色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3、汲江煎茶
北宋-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譯文:要用流動的活水和旺盛的火來烹煮,便親到江邊釣石汲取深處的清水。大瓢把映有月影的江水貯存入甕,小杓將清流濾凈裝進瓶內。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煎處翻騰漂浮,沸聲似松林間狂風在煮時震蕩怒吼。清澈醇美使枯腸難以三碗為限,坐著傾聽荒城里長更與短更相連。
4、夏晝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譯文:永州的夏天又濕又熱,困得使人像醉漢打盹,推開北窗,憑案酣睡長精神。中午醒來,只覺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靜,隔著竹林,惟有山童搗制新茶時敲擊茶臼的聲音。
5、滿庭芳·茶
宋代:黃庭堅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zhàn)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寐,相對小窗前。
譯文:北苑茶山春風浮動,茶餅形狀萬千,方的如圭器,圓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貴。茶餅被研磨地粉碎,進奉御用,可謂有功社稷,可與凌煙閣中為國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
這茶又能戰(zhàn)勝酒醉風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腦,排憂解愁。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茶盞繡著金邊,紋色如鷓鴣鳥的羽毛。
司馬相如雖有渴疾,一觴一詠,引來群賢賓客。相如起做燈前,酒興文采,風姿挺秀。竭盡胸中萬卷詩篇,文辭充沛,猶如三峽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歸家,文君并沒入寢,兩人相對,坐在小窗前面。
滿庭芳 茶 年代:【宋】 作者:【黃庭堅】 體裁:【詞】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zhàn)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心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寢,相對小窗前。 注釋【注釋】:此篇為詠茶詞。詞中以茶為中心,縱橫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間,寫盡古今風流。詞的上片極言茶之風神,下片寫邀朋呼侶集茶盛會?!氨痹反猴L,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詞先從茶的名貴說起,北苑在建州,即今福建建甌,是貢茶的主要產地。由于是貢品,故采擇十分講究,據蔡襄《北苑焙新茶詩》序云 :“北苑(茶)發(fā)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數千工,聚而造之,逼社(臨近社日)即入貢 ?!币虼恕按猴L”二字,即指社前之茶。如此講究產地節(jié)令 ,且“日費數千工 ”,制成的方圓茶餅,蔡絳《鐵圍山叢談 》卷六且云“歲但可十百餅”,故無怪要聲傳萬里名動汴京了。圭方璧圓,以喻茶餅形狀。“碎身粉骨”二句寫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將相報國之事,以貢茶之貴比之開業(yè)之功,著意聯想生發(fā),避實就虛。接著寫茶之用,“尊俎風流戰(zhàn)勝”是“戰(zhàn)勝風流尊俎”的倒裝,意指茶能解酒驅睡、清神醒腦,排憂解愁。“戰(zhàn)勝”、“開邊”,字面切合凌煙功臣 。以下說更有紅巾翠袖,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 ,侍奉身前,堪稱一時雅事?!苞p鴣斑”,以其紋色代指茶盞,極珍貴。好茶葉之外,還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盞人,這才是品茶之道。下片寫邀朋呼侶集茶盛會。這里寫自己雅集品茶,卻翻出司馬相如的風流情事。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 ”引起。司馬相如“常有消渴疾”,見《史記》列傳。緊接著帶出他的宴賓豪興,又暗暗折入茶會行令的本題 ?!盀榉銎馃羟啊毕滤木?,是承接字面,明寫司馬相如的酒興文才,實暗指茶客們酣飲集詩、比才斗學的雅興 ?!耙挥x一詠”兩句,用王羲之《蘭亭集序 》之文典“醉玉頹山 ”,用《世說新語·容止》中嵇康之事典?!八褦囆刂腥f卷”,用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詩“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斑€傾動三峽詞源”,用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 ”。以上連用四個典故,真是“無一字無來處”。最后帶出卓文君,呼應相如,為他們的風流茶會作結,全詞亦至此歸結為一。這首詞雖題為詠茶,卻通篇不著一個茶字,翻轉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間,不即不離,愈出愈奇。特別是用司馬相如集宴事綰合品茶盛會,專寫古今風流,可謂得詠物詞之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