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詩歌嗎?為什么?
現在不但有詩歌,而且多得已經爛了。爛得成了災害,成了詩歌的蝗蟲。有人會問,詩歌在哪里?詩歌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在最后的詩紙刊里,在碎紙簍里。在時代淘汰中掙扎存活的詩紙刊成了被一小撮賣藝者把握的真理陣地,也是為一小撮服務的高級娛樂場,一般門口都寫著“生人勿進” ,就像防病毒一樣防著詩歌,先隔離觀察,再放了回家。你防著人家,人家自然也不會理你,漸漸就成了孤家寡人。
另一個地方就是民間。民間詩歌的泛濫和官方詩歌刊物長期的壓制有關。網絡時代開始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
從汪國真到下半身寫作,從梨花體到睡你體,在失去了領導的中國詩歌成了脫韁的馬自由亂跑,成了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也像得了新冠肺炎一直在民間掙扎。造成了良莠不齊,造成了全民造詩。據說,一個區(qū)級作家協會征集抗疫詩歌,一個月時間收到作品就達萬篇,真有那么多詩人嗎?許多人都停留在文字分行就是詩階段。不再從藝術出發(fā),自娛自樂者多。
我認為的詩歌首先是創(chuàng)作,不是:
毫無疑問/我做的餡餅/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我說到做到/絕不反悔
不加修飾,不是舍棄感悟和創(chuàng)作。我認識一個英語老師叫英曼斯,民間詩人,寫冬天,樹林剪了風的舌頭。我想這么感悟寒冷的,全世界只有他一個,這就是創(chuàng)作。詩人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而不是大眾的眼睛。這樣大眾才能從詩人的眼睛里看到風景??吹讲灰粯拥纳剿?/p>
另外一個詩歌體裁是古詩詞,包括古詩和律詩。也都大部分流浪在民間。古詩對押韻和平仄對仗要求寬泛,甚至可以換韻,押仄韻。以古詩十九首為典型。
律詩分律絕,律詩,排律。一般韻律要求嚴格。律詩,排律還要對仗。都是延用唐宋規(guī)矩。也分成兩派,保守派和革新派。
保守派認為繼承傳統就要泥古人規(guī)則,忘典就是背叛。抱著金科玉律和平水韻不放。
革新派認為,詩詞也是工具,要與時俱進,一切都放寬,按漢語拼音寫詩詞是符合時代要求。
我覺得守不守祖宗規(guī)矩不重要,重要的是兩點:一是你要學古人的規(guī)矩,才能看懂古人的詩詞,用不用是兩回事。舉個例子,你不學平水韻,讀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不是三平尾了嘛,平水韻里“鴨”是入聲字,讀仄。在國內你不懂還好,到國外交流你給朋友講這是典型三平尾,那不是給老祖宗丟人現眼嘛。這就是繼承的問題。
第二是內容必須是創(chuàng)造。有網友寫,知否有人樓下過,十年塵土未停車。這是一種情懷革新。我寫過一句:云來擦天凈,徑細勒花紅。試圖在內容上尋求革新。
詩詞的革新運動也是在民間悄然進行。人民群眾都是最偉大的詩人。
詩歌沒有救世主,詩歌也不需要救世主。詩歌的救世主只有詩歌。
@雪小浪 邀你寫詩,寫不一樣的中國詩。
有
有人就會有詩歌,生活滋味都品過。
衣食住行離不了,精神生活講愉悅。
詩和遠方少下了,否則和豬差不多。
有感而發(fā)可成文,有韻有律詩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