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茶館有哪些分類?
北京茶館的種類很多:書茶館、戲茶館、茶酒館、清茶館、大茶館......另外,郊外還有一種吸引人的野茶館。
前清時,北京各大園林屬皇家獨有,平民踏青只能去郊外,野茶館因此而興盛。
野茶館一般在大樹下搭個涼棚,支起幾張桌椅即可,供游人過客歇腳、納涼、飲茶、避雨之用。茅屋蘆棚,竹籬環(huán)繞,土石桌凳,黃銅茶壺,粗陶茶碗。周圍垂柳拂地,野花斗艷,蝶舞蟬鳴,別有一番風味。
野茶館是季節(jié)性的,春初開業(yè),秋末關門,茶客多為踏青、郊游的人。每當春意盎然時,就是野茶館開張的最好時間。
野茶館本小利微,開此類茶館者,多是以茶會友,并不想從中牟利。野茶館周遭景色宜人,環(huán)境幽雅,天然雕飾,比那些大雅之堂更適合茶客的口味。
既然說是野茶,那野茶又何足道哉?原來,來野茶館的茶客其意不在茶也,而在談古說今。人們海闊天空,談來談去茶館的柱子上便多了一張字條莫談國事,從此,茶館便熱鬧了許多,聊起了家長里短,聊起了陳年舊事,聊起了無謂之言。
陶然亭的窯臺茶館就是這樣的,它除了招待過往行人、客商以外,再有就是一些文人雅士,像老舍先生和沈從文先生過去都是那里的???。這些文人墨客常在初春時節(jié)與三五知己結伴踏青而來,吟詩答對,暢快之至。
自古文人尋茶不尋館,尋茶是尋茶性,茶出身山野,返歸山野自然最能發(fā)揮其性情。文人、畫家都需要意境,松濤竹影,明月清風,文人的茶館當在瀟竹間、林泉邊或在天人合一的江渚溪流之上;茶與人相契合,意與景相感應。
老天橋也有一家野茶館,字號福海居,主人姓王行八,人們就稱這家茶館為王八茶館。這個茶館名號雖然難聽,但生意卻出奇地好,每天高朋滿座,熱鬧非凡。許多做小生意的人干脆就在茶館門外開攤設點。古話說:人能興地,地能興人。王八茶館的開設,竟便天橋熱鬧起來,一時間,雜耍、飯館、茶館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原來寂寥的天橋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興旺的市場。
野茶館也是城外菜農喜歡光顧的地方,菜農天不亮便挑筐擔菜往城里趕,此時城門未開,菜農便進茶館歇息,來碗熱茶,從懷里掏出自家的餅子咸菜,吃喝一頓,待吃飽喝足以后,城門已開,正好進城做生意。
如今的野茶館,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古樸、簡陋。然而,無論如何,在春光明媚的好時節(jié)里,在那兒品一口綠茶,想點兒過去的事,不管是苦的還是甜的,都會給繁忙緊張的都市人帶來一種清新的氣息。
北京出名的茶館有哪些(北京哪些茶館帶演出)
北京是一處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這里走過的歷史可謂是深淵流長了,我們喜歡歷史,不是因為這些歷史是我們看不見的,而是這里的文化是難得的,中國的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內涵豐富難以想象。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北京的茶館文化,大家或許會感覺到奇怪,這個茶館有什么文化,其實北京的茶館歷史悠久,從古代一直延續(xù)到現在,早就變作了北京歷史中不可磨滅的一筆。
而且,北京的茶館可以說是中外聞名,久負盛名了,即使是很多的外國人來北京也喜歡來這里坐一坐,感受一下北京的茶館文化。
另外,北京的茶館文化還集合著北京的民俗文化和市井文化,是集飲茶、飲食、娛樂、社會交往為一體的休閑之所。所以,這里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讓人喜歡和好奇。
老舍茶館
這是一處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劇命名的茶館,歷史悠久,始建于1988年。整個茶館建筑環(huán)境古色古香、京味十足。在這里每天都可以欣賞到匯聚京劇、曲藝、雜技、魔術、變臉等優(yōu)秀民族藝術的精彩演出。
還有這里的天橋樂更是由建于1933年的天樂戲院改建而成,這里面集傳統(tǒng)文化、民俗小吃、品茶看戲為一體,富有濃厚的傳統(tǒng)京味文化,是老北京的縮影,深受著大家的歡迎。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前門西大街正陽市場3號樓
營業(yè)時間:上午10:00 - 晚上22:00
廣茗閣
這處茶館是集茶藝表演、旅游文化展示、民間藝術表演、文化講座等為一體的大型老北京民俗茶館,還是北京文化旅游的新亮點。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鼓樓西大街61號廣茗閣茶樓
開放時間:下午14:00 - 下午16:30 每周六
(如遇法定節(jié)假日營業(yè)時間請咨詢商家, 咨詢時間:每天10:00-21:00))
門票說明:30元起。
廣德樓
這處茶館興建于清嘉元年(公園1796年),這里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戲院之一。而且這里還是當年戲曲祖師爺和名伶?zhèn)兪┱共潘嚭脱杆佘f紅的寶地,也是當下京城場地最火、人氣最旺、藝術最佳的娛樂場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大柵欄大街39號
門票:30元、40元、50元。
好了,大家明白了嗎?這已經是一種文化了,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文化,那么就自己親自來這里一次,感受這里的文化,感受北京的歷史,感嘆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
北京是中國的文化和經濟中心,我們來到這里旅游的時候,不能光是看見這里的輝煌和美麗,還要看見這里的悠久和沉靜,歷史是難以忘記了,人們用書籍記錄下以前的故事流傳給后人。
不是為了讓后人記住自己,而是讓后人記住這種文化,記住中國的發(fā)展,和歷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