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道與中國文化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乃禮儀之邦,茶文化即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行為舉止,與中華禮儀文明相結合,形成一種具有鮮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可以說,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關禮儀文明方面的一種具體表征。
2. 茶道與中國文化的聯(lián)系
茶在中國的歷史悠久,有關茶文化的文物十分豐富,諸如茶人、茶具、茶書、茶畫、水泉以及有關茶文化遺址遍布全國各地。中國的茶文化及飲茶習俗在漢、唐、宋代就已向中國周邊地區(qū)輻射,明清以后更傳到歐美,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些都證明我國是茶和茶文化的發(fā)祥地,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
3. 茶道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lián)、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成語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jié)(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四月五日清明節(jié)、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七月七七夕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tǒng)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qū)、各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
1.宗法文化
2.農業(yè)文化
3.血緣文化. 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并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里面,血緣關系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重視家族家規(guī),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國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宗法文化對封建統(tǒng)治和人們思想產生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直至今日還是一個農業(yè)大國,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以農業(yè)為主的經濟形態(tài)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制度。
4. 中國茶道與茶文化
中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體上可謂開始于漢,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飲茶,陸羽 ?? 《茶經》卷下《六茶之飲》概為言之,謂:“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钡喾鞘穼崱?v是史實,非加申述,亦不易明?!恫杞洝吩疲荷褶r《食經》“茶茗久服,有力悅志”(劉源長《茶史》卷一)。陸羽《茶經》以為飲茶起于神農氏,然《食經》為偽書,盡人皆知,不足為據?!稜栄拧酚小翱噍薄敝?,世以《爾雅》為周公時作品,謬以為飲茶自周公始,不知《爾雅》非作于周公。不足為飲茶起始之證。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chuàng)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痹谥袊奈幕l(fā)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yè)、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于神農氏。歸到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边@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度A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已經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 ?。?)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fā)現(xiàn)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 ?? 槚"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xiàn)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拜薄弊钟幸蛔侄嗔x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于茶葉生產的發(fā)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直觀,于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茶”字。 “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fā)于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不僅字形,“茶”的讀音在西漢已經確立。如現(xiàn)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漢時曾是劉欣的領地,俗稱“荼”王城,是當時長沙國13個屬縣之一,稱為“荼”陵縣。在《漢書·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顏師古注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這個反切注音,就是現(xiàn)在“茶”字的讀音。從這個現(xiàn)象看,“茶”字讀音的確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確立。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因而在語言和文字上也是異彩紛呈,對同一事物有多種稱 ?? 呼,對同一稱呼又有多種寫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于統(tǒng)一,后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于食茶的記載,而且隨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回國,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爾后,茶葉從中國不斷傳往世界各地,使許多國家開始種茶,并且有了飲茶的習慣。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fā)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fā)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fā)現(xiàn)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 ?? 的發(fā)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qū),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qū)。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于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不少人認為在云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后斷言,云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于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記載。
5. 茶道與中國文化的融合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xiàn),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jié)現(xiàn)象。禮在中國古代用于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如,飲茶待人而逐漸形成茶文化,用餐禮儀發(fā)展為食文化,玩玉賞玉而形成了玉文化,與區(qū)域習慣融合而形成各地民俗文化。所以茶文化是一種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長期以來不斷完善的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慢慢變成大家一種認可到信仰而形成了一種在中國文化范疇之內的文化現(xiàn)象。
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guī)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jié),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和飲者的修養(yǎng)、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6. 茶道與中國文化的關系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圣陸羽用簡潔、誠懇而又飽含自負的八個字給予了茶最清新,最深刻的概括與贊賞。中國是茶之古國,是茶及茶文化的發(fā)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
古人常將“茶”字暗示分解為人在草木中,即合情理,又寓意境。中國茶道所講求的清,靜,和,美,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完美契合,無處不流露出濃郁的東方文化神韻。
“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范疇,一般指宇宙法則,終極真理,事物運動的總體規(guī)律,萬物的本質或者本源。茶道指的就是以茶為載體,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huán)境,修行等要素。據考證,茶道始于中國唐代,《封氏聞見記》中提到“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國茶道的基本含義是什么呢?我國近代學者吳覺農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者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莊晚芳將中國的茶道精神歸納為“廉,美,和,敬”,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陳香白先生則認為:中國茶道含茶藝,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華茶道是以養(yǎng)生修心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有“飲茶有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三重含義。大體而言,茶道是由環(huán)境,禮法,茶藝,修行四方面組成。由于分類方法的不同,茶道的劃分也不盡相同。如以茶為主體可分為烏龍茶道,綠茶茶道等。從功能上可分為修行類茶道,茶藝類茶道等。還可分為表演型茶道,非表演型茶道。從茶人身份上可分為宮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間茶道等等。
以上內容參考李葉編著的茶經。